说到营销,说到增长,整个营销的工具呢非常多,我给大家列了一个营销推广工具全图,大家看一下,我们平时用的工具可能不到其中的1/3,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导致的,或者我们招聘的员工只懂某一个工具,我们就一直在玩这个工具,但是呢时代变了,我们却没有想到换一换工具,对吧?这就是不对的。所以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营销推广工具图它相当于18单兵器,我们可以不是每样都会,但是我们必须我们了解在什么场合什么战场适合用什么样的工具。
比如说这个工具分为大概7大类,第一类呢就是媒体工具,包括像传统的电视啊电台、啊户外啊数字媒体,然后第二类呢称为公关工具,就是不付费的或者低成本的或者不直接卖货的,不直接销售的,怎么区分公关和广告呢?教大家一个小的技巧,凡是让那个用户买我吧买我吧,这种都叫广告。凡是让用户先爱我吧爱我吧先爱上我,那这种就叫公关了。我们做的微信朋友圈营销,我们做的短视频营销更多的是这种公关类,就是让用户先爱上你,但用户爱上你之后肯定会买你的商品的。所以大家要重视公关类,尤其初创企业,公关是比广告更重要的,啊大家一定要记住,就是能用低成本的,能用免费的模式,一定不要用广告,因为广告是当你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资金积累之后,采用的一个工具。
我们看到像恒大冰泉花了120多个亿做广告宣传,但是后来没做起来,最后整个恒大冰泉低价大概20多个亿卖掉了是吧?所以呢我建议大家多做多用公关,少用广告。第三类呢才是广告,包括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然后电台广告、户外广告啊,像分众传媒那种电梯广告,是吧?目前还是有精准的这个对象的,然后还有一定效果但是普遍撒网式的那种大大平台广告,效果影响力越来越低了,只适合大品牌做。那么第4类呢就是活动啊活动营销,第5类呢就是促销啊各种促销模式,促销方式。第6类呢是直销营销,也叫dm营销。第7种公路营销或者叫渠道营销。通过渠道通过那个小程序裂变,是吧?我这个只是给大家展示一下,后面我会详细的给大家解释。那么当我们看不清全貌的时候,我们就会只抓单点。比如说现在仍然有效的营销增长工具也有很多,包括我们说朋友圈,还有还有效果,然后微信群啊还有一定的效果,像微商,然后还有社群团购,是吧?都还挺火的。第三类就是短视频,但是短视频呢抖音快手它是有明确的用户群的一个划分的,一定要了解你的用户群适不适合这个这个短视频平台,然后适合哪个短视频平台。如果是年轻化的一线城市的,那我推荐大家做抖音,如果是二三线城市的,然后城乡结合部的,那么社会平均人呃不是那种特别年轻,呃各种年龄段都有的,那就适合做快手,快手带货能力也还不错,然后如果是大龄的中年人,那就适合做火山小视频,尤其是呃播那种直播的,还有那种广场舞的,最早都是通过火山小视频火起来的是吧?那么如果你的用户群是这类人,那我们就要做火山视频。西瓜视频呢是长视频和专业内容的,这个新闻类的资讯类的视频,所以用户群都是不一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我们要呃站在总体上,我们要了解我们能用的一些工具,然后再去学单点的知识,这样才是标准的路径。否则我们学完学完了抖音,我们就会总想着玩抖音,是吧?就是当你有一个手里只有一个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像都像钉子,你看什么都想用这个锤子,呃这就是人的这个认知的一些框架。所以我们要突破这种框架,我们要了解全貌,然后找到最适合我们企业的呃这个营销工具,营销模式,然后把它做好。
还有的人呢说我这个行业我这个产品是做百货的,做奢侈品的,做这个高端商场的,我特别适合做这个短视频,按理说应该是的,特别适合就这种视频类传播。但是为什么做了3个月5个月没有结果,是因为你的内容不对,所以说它是1个系统工程内容,有的内容会驱动转发,有的内容看完就过了,有的人会自己看,但不转发,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最能驱动用户转发的,我们才能够获得裂变的效果,才能获得营销增长的效果,实现粉丝增长,销售增长和品牌提升。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最能触动人们转发呢日本的一个专业研究机构用了几年的时间研究了全世界的社交媒体之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就是说感动类的内容传播力最广。比如说呃洪水来的时候,大家去救灾的那种视频,比如说疫情来的时候,大家逆行去武汉,帮助武汉这个疫区的这这种人医生,这是最感人的感人的。转发率能达到将近50%,10个人看到会有5个人左右转发。然后第二呢是呃就是振奋人心的励志的,而让人觉得有有士气的,比如说一行遇到灾难了,大家都很失落,这时候给大家鼓劲的,这种呢会达到47%的以上的转发。然后第3类呢就是难以自信的出乎意料的,然后第4类呢是报效的,然后咱们认为那个比较传播广的那种呃美女帅哥的其实都排在后面呢。所以我们是几个点穿起来做成一条线做好了,营销才能好,结果才能好。
如果你只是做了这个工具没有用,像我见过好多同学,他做了三年的这个公众号营销,最后粉丝量没有多少增长,成为鸡肋,是吧?我都建议他
不做了,因为你为了做而做,然后你招了个这样的人,他就一直做下去了,这个就形成一个思维定势了,有的时候要一些复盘一下,到底做不做?这要考虑。然后如果要做的话,内容要怎么说创新,是吧?工具要怎么这个升级,这个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全局,那还有一个学习的公式跟大家分享,就是拿来主义加因地制宜,所有的成功没有说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完全创新的,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别人的肩膀上学习了他的精髓,然后加上了自己所属区域的特点,自己公司的特点,团队组织的特点,然后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最后成功的。
原文视频链接,我觉得讲的很不错,摘录于此。